【主要成份】 | 盐酸洛哌丁胺。化学名:盐酸洛哌丁胺分子式:C29H33O2NCl 分子量:463.04 |
【性 状】 | 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黄白色粉末。 |
【功能主治】 | 止泻药。用于控制急、慢性腹泻的症状。用于回肠造瘘术病人可减少排便量及次数,增加大便稠硬度。 |
【用法用量】 | 本品适用于成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 -急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2粒。5岁以上儿童1粒,以后每次不成形便后服用l粒。 -慢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2粒,5岁以上儿童l粒,以后可调节每日剂量以维持每日l~2次正常大便。一般维持剂量每日1~6粒。 -每日最大剂量:成人不超过8粒,儿童不超过3粒/20公斤体重。 |
【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轻,可出现过敏如皮疹等,消化道症状如口干、腹胀、食欲不振、胃肠痉挛、恶心、呕吐、便秘,以及头晕、头痛、乏力等。 |
【禁 忌】 | 禁用于已知对本品过敏者。本品不应作为以下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主要症状为高热和脓血便的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或弯曲杆菌属等侵入性病原体引起的细菌性小肠结肠炎 ·,使用广谱抗菌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一般情况下,由于抑制肠蠕动可能导致肠梗阻、巨结肠和中毒性巨结肠时,不应使用本品。 |
【注意事项】 | 腹泻患者,尤其是儿童,经常发生水和电解质丢失,补充水和电解质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对于急性腹泻,如服用本品48小时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应停用本品,建议咨询医生。艾滋病患者使用本品治疗腹泻时,如出现腹胀的早期症状应停止本品的治疗。曾有个别艾滋病患者使用盐酸洛哌丁胺治疗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结肠炎而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的报道。虽然尚无本品在肝功能障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资料,但由于本品有较高的首过代谢特性 |
【药物相互作用】 | 临床前资料显示洛哌丁胺是P-糖蛋白前体,洛哌丁胺(单剂量 16mg)与奎尼丁、利托那韦等P-糖蛋白抑制剂合用可导致洛哌丁胺血浆浓度增加2-3倍,在给予临床推荐剂量(日剂量2-16mg)的洛哌丁胺时,其与p-糖蛋白抑制剂的此种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临床相关性尚不清楚。尚无本品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
【贮 藏】 |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